谢彦君关于旅游学科两篇演讲

2016年06月21日 13:48 2016-06-20 说旅解游话人生 点击:[]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演讲

来源:搜狐旅游 2010年04月15日

各位中午好!感谢中国旅游研究院给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这个时间说点什么基本不受欢迎,所以首先感谢大家花这个时间听我发言。我先说明一下我的身份,因为我的话题主要是站在一个身份的角度说的,我的身份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觉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有两个,一是人才培养,二是科学研究。这个问题恰巧又应该是相互结合的。作为高校的一个老师,人才培养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多年以来,我们谈旅游的时候,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角度、声音和观点,作为人才培养,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困惑,当我们的学生毕业的时候分不出去,不能留在行业里,留在行业里的人很少,过了一些年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就这个问题说说我的想法。

旅游是很复杂的一个现象,旅游不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侧面,而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波段,把人生比作一个谱的话,旅游是在这个当中截取的若干个时段,正因为这样旅游就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界、社会和政府那里看到的时候,有时候就可能导致以他看到的东西为依据,我们把各种生活材料、情感、欲望都纳入到这个视角。这个现象的复杂性,在这一点蕴含了我们对旅游的理解,也进而影响了我们在办学方面的方向和策略的遴选。

这样的复杂性,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们经常会说到衣食住行,是旅客必不可少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旅游学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如何把大旅游体现出来。在学界、政府和业界存在着多种角度,其中有一种误读,比如著名旅游学家史密斯曾经有一个说法说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经历,旅游是一种空间现象等等,这其中的“是”是怎么解读,这么一说,他等于把旅游当成不同的解读,这就影响了后续人才培养的问题。旅游涉及酒店,因此酒店就是旅游,旅游涉及交通,因此交通就是旅游。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很普遍的。旅游是综合性的,因此旅游人才的培养,这个人一定要既懂旅游又懂地理又懂规划又懂酒店管理,我觉得大学里培养人才是培养不出来这样的人的,因为受了一个关键限制,就是时间和感性。

旅游的复杂性,到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从哪个方面看,都好像和旅游有关。现在看看政府、业界和学界怎么看待旅游,政府看的旅游面比较宽,是宽脸。这种观点是一种大旅游的视野,实际上相当于旅行的视野,我觉得政府这个立场是对的,因为它是理性的。业界看旅游是一个窄脸,因为它讲究效率、效果、效益,能赚钱就行,这也是一种理性。但是现在学界看理由,我觉得有点阴阳脸,就是在政府视角和业界视角之间徘徊,政府这么说了,我就靠在政府那里,业界这么说了,我就站在业界那里,剩下有的时候干脆就是变脸,自己没有自己的脸,这样的话,缺乏一种自由、独立、科学和理性。

这种复杂性带来的身份的困扰是什么?陈凯歌在一次颁奖会上说过一句话,别人说他要出国移民,陈凯歌说我没有,我知道我是中国人,我知道这是我的身份,我有了这个身份我才能物有所值。这句话挺值得我们借鉴的。旅游这个现象的复杂性给我们带来一些身份性的困扰,比如政府,我们现在叫做旅游局,但是你看实际管理内容应该就是一个大行业管理,综合地解决所属地域包括国家、省、市各种暂时性的外来人口,主要是旅行人口的接待工作,如果这样的话,牵扯到衣食住行游娱购,我觉得应该起一个名叫做旅游与旅行局。如果名和实之间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有失身份的问题。这种失身份就是忘了游在各种要素产业当中的主导地位,一旦忘记的话,恐怕我们的身份就忘了。当然还涉及到政府部门的一些职责,这只是一般性的政治职责。业界有的时候很难说得清现在搞的是旅游业还是旅行业,是旅游业管理还是旅行业管理还是旅行企业管理还是旅游企业管理,很多人觉得这个实在多余,我觉得名不正言不顺,学科问题名称很多,实际上一个企业以利润为导向,一切向前看,这是相当理性的,它有关注对象,一般业界不会失去身份,我感觉中国的旅游企业或者旅行企业,由于企业本身的性质,现在的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已经真正成为一个理性主体,只要赚钱我就去办。但是业界也有“失去身份”的,就是被政府绑架了,被学界主导了。还有一个是自己在发展定位,在战略选择上也可能出现问题。当我们讲的是旅游企业,他却做的是旅行企业,甚至是再宽一点,只要涉及到走路我都介入,这就有可能出问题了。这在我们发展过程中是一种多元化,但是在旅游业或者旅行业下面各个部门之间,有很多的行业或者是部门彼此之间的竞争力是相当大的,你这样多元化我认为没有找到根。

旅游学,学界在这块就涉及到了你是搞旅游学还是旅游管理学,是旅行学还是旅行管理学,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作为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提的是,我们在本科里,四年的有限时间,只有不到两年的专业课时间,要在两年时间培养一个专业人才,这是一个挑战。现在说到旅游什么都是的时候是想做终身教育,实际上终身教育也培养不出来一个全才,因此必须站在学科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学界失却身份的原因有可能是误解或者谄媚于政府和业界的研究,在没有理论研究的情况下,大肆开展对策研究,这个对策出的主意可能是拍脑门的主意。学科是有对象性的,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地理学研究空间问题,旅游学研究什么先不说,目前阶段我倾向于研究体验,地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交界出现了旅游地理学,但是都有一个边界,在大学里的学生培养、输送成体系的知识必须有交界,所以不在大学里做研究的人可以不考虑学科交界,但是目前我们却忽略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无视专业性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学科设置,旅游管理现在是包罗万象的专业目录,涵盖所有的内容,于是逼迫我们安排这个课程,有的学校通过分专业和分方向,优化一下他们的培养,但是有些学校根本就做不到,这是二级学科的问题。课程设置,有的学校开旅游交通学、旅游保险学、旅游医学,这都是真有其课的。还有我们开设的课程是通才的,我认为是想培养出通才,所以开设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你看会计有预算会计、成本会计、风险会计,四年下来肯定培养一个合格的会计,现在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我觉得只有一个大学才能培养这样一个人,现在你要在专业里培养是做不到的。在教师教学方面,我注意到大量的教师要讲3-5门课,我见到最多的一位老师亲口跟我说,毕业两年时间里讲了14门课程,他们讲的课还会涉及到上面各大学科门类,这样的人才企业能要吗?不能要。

还有一个现象,老师能讲好几门课,最后他跟我说,有的旅游方面的书非常好,但是我看不懂,我纳闷他能讲好几门课但是看不懂一本书。科学研究方面,兼顾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没有学科概念,因此人才培养就没有效果,直接为社会业界和政府服务的科学研究没有理论热情。

学界失去身份的后遗症,宏大的野心不能实现。旅游社会科学至今没影。牵强的比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扰乱视听。低效率的后果,尴尬的官产学关系不被信任。失败的人才培养,10%-20%进入行业,再流失50%以上,幼稚的科学研究概念少,命题失真,缺乏理论,更无成型的研究范式。

旅游世界的真善美,在旅游这块,政府是研究善,实现善,政府职能是求得平衡,保证大多数人利益,学界要求研究真,追求真理,完成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必须做到价值中立。供需之间形成的旅游实践,旅游要美的环境,企业就提供这个环境,在旅游实践里,我们希望政府和业界、和学界携起手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握手?就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

面对政府和业界的人才需要,学界的选择是政府和业界需要专业人才,我就给你专业人才,就旅游本科教育而言口径窄一下,像美国和瑞士那样办学,美国康柰尔80多年的历史就开一门旅游专业课,而且是象征性的,它的旅游教育非常好。窄起来,深下去,让本科的学生就业门槛高起来,和中专、专科比较的时候,他们有差异,社会更认可的时候,这个教材就成功了。政府和业界需要综合人才,我给你综合人才,给你一个专业结构优良的人才团队,就旅游本科教育而言,途径是细分并增加旅游专业设置,通过专业组合设计来实现。我要特别说的,旅游管理是面对行业的,国家就业中心在大量开设这个专业,旅游学真正是研究旅游的理性问题,学理问题的,旅游学研究最本质的东西,研究清楚以后用它来指导旅游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适合旅游者需要,几个大学就可以了,有这样的兴趣、有能力的综合性的大学设立这么几个,更多的可以在研究生层次设立。

面对学界提供的新型旅游人才,政府和业界的选择应该是理性地看待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辩证关系,清楚地认识到人才竞争、人力竞争、人手竞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价值,影响的深远程度大不相同,切实地为本科人才营造一个良性的、有潜力的工作环境,明白知道本科的动手能力与高职、中职不同,给他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现在,给他们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未来。人才培养方面,只要政府、学界、业界各自保持自己的身份。谢谢大家!

谢彦君:旅游学科建设的问题总结发言

来源:搜狐旅游2009年04月27日

关于这个学科发展的现状、大家的评价表明上看好象是有一些意见上的差异。事实上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差异,是因为大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关于旅游学科的现状的评价,如果我们客观一点来看待问题,一个是从历史上看,一个是对照某种标准来看,是不是科学的标准。第二个是对照其他学科的状况来看。第三个,横向的和其他学科进行比较。第四,看看我们这个学科多年所积累出来的成果,在应用上起到的作用、得到的社会反应。

政府如何看你这个学科的成果,学生如何对待你这个学科的状况,我觉得我们这一组的讨论可以最后分别成这四个方面来总结一下,如何看待我们旅游学科今天发展的状况。

如果历史的来看,尽管我最开始的发言里面比较多的就是钻牛角尖,就是看这个学科有毛病。但是纵观中国三十年的旅游学科的发展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如果我们还看不到的话,我们就是盲人。如果和其他的旅游学科比较,他们都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走到今天。大家一致赞同我们这个学科三十年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它在一点点、一步步走向成熟。到底怎么走向成熟,需要拿另外三个标准来看,目的是鞭策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去横向的看,不去看我们学科对政府、在学生里面的作用、影响,不拿学科标准来比的话,我们就没有鞭策的力度。如果拿科学标准来衡量的话,有很多老师也提出来,我也是这个观点。我们这个学科的发展还是和科学有一定的距离,或者是有很大的距离。因为我们的教材里就是这么些的,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讲的。比如说说到国家某个条例里面规定,烟缸里面有三个烟头必须倒掉。在课堂上讲。我认为它涉及到的最根本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是如何理解卫生的问题。但是对策的角度来讲,他就是告诉我们,三个烟头就不卫生了,我们的标准就是这么出来的。事实上如果烟缸里面没有三个烟头,有一堆鼻巾纸你倒不倒?说旅游文化可以追溯到八百万年前。人类才有三百万年,旅游文化可以追诉到八百万年。所以,如果拿科学标准来衡量,我们还是有据。我们作为大学的老师,不能够漠视这样的指示。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我在深圳开了一次会,有一个当旅行社老总的最后回到院校里面当老师,他提出一个意见,我们的课上得一点不实用,比如说地毯清洁的问题,有很多种洗涤剂,学生都不知道,应该把洗涤剂都讲到了。我说洗涤剂要是有几百种的话,我们得上多少课时?这就涉及到怎么样拿科学标准衡量这个学科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就是横向看。我们这个学科应该必须得和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比。我们到数据库上一搜索,搜索的都是手册,社会学都是大部头,我们这个学科能敢说自己成熟吗?

从成果的应用上看,就得看政府对我们提出的政策、建议采纳的情况。看看我们的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他选什么,不选什么。不选你我不相信你的专业不好,因为我们的就业挺好的。我们工作的质量挺好,他为什么不选呢?有没有这个原因,这个学生经过四年教育以后他没有学到东西?最起码我们的老师应该反思这个问题。大家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有看法,虽然有差异,但是没有根本差异。旅游学科三十年的建设有成就,但是和它应该达到的成就和我们理想中的目标有距离。今天我们小组的发言应该达成这样一个一致。

关于我们这个学科如果以后想往前发展,应该怎么发展,有哪些关键的?大家出了不少很好的主意,有不少好的建议。

第一,很多老师提到的方法论的问题,大家都认为方法论应该补课了。作为我们后来的一个学科,要快速成长上去,要想和其他的老学科追上去、赶上去,可以和他们有共同的话语,在一个世界里说话。我们应该在方法论上补课。这种补课,不仅仅在学生层面,也需要在年轻的教学人员。可能存在着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听不懂对方的话,大家在这个层面上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强调方法论的问题。

第二,要利用好或者建设好各种制度性的平台。这些制度性的平台三十年来我们建了不少,事实上在最近这两年里面建设得尤其快,取得的成就尤其大。大家都感受到了这些。比如说我们的旅游教育分会成立了,我们中国旅游研究院成立了,中国旅游科研的立项有了,中国旅游科研的评奖有了,有了我们自己的年会。以前也有一些院校协作会和各种会议,这些都算是制度性的平台。还有一些达到了使大家能够资源共享的,或者将来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去做的。开发一些资源,有很多老师能够利用中国旅游研究院这样一个平台,开发一些全国共享的资源,是很必要的。还有教资委,通过教资委、通过教资委,使我们这个学科在地位上有所改变。大家期待地位改变是合理的,但是地位要想真正改变,还需要扎扎实实的做一些科学研究的工作。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一搜索我们的著作教材都是很远的,我相信别人还是不会认可你的。这个地位不是呼吁来的,呼吁肯定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还是要下一点功夫的。还有一个老师提到,要开发一些能够上达视听的渠道,让我们的声音通过媒体、通过一些官方的机构,通过和并行的部门等等渠道,把我们的成果、把我们想做的事情、把我们的想法让别人了解到。这也是很必要的。所以,如何未来做好学科建设的抓手,各种制度型平台的建设,这两年经过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我们很多大的东西做得很好。我们在这个大框架下,下面该做的就是我们自己如何努力了。

第三,大家也说到,我们在从事科学旅游研究的时候,科学精神的问题,也是科学方法的问题。这个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从自然科学那里来,主要还是实证,但是实证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在规范科学里面恐怕就不是。因为它融入了价值判断,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样的,所以,那就不是科学范畴。所以大家的建议就是,应该注重解决我们旅游领域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现在应该明确的,它是什么样,尤其我们院校,这是我们擅长的。描述是什么样的,解释因果关系的,把这些弄好了以后,政府部门制订政策的时候,才会有一个依据。我不知道该不该传达杜局长昨天晚上的指示,我觉得杜局长说的那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对研究院的定位,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功能,相对于旅游局来说,也应该是第三只眼看的角色。它保持了研究院科学研究的性质。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在方法上做到科学,如何在精神上起到科学的精神。

第四,国际化进程的问题。我们这个学科可能涉及到国际化的问题,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这么多年和国外接触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国外文章里面存在的八股的套路,我们有时候不写,我们更注重思想,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实证,但是国外的研究我还是觉得他经过很多年的发展,他是走向了科学。所以很多老师提出我们要加快国际化的问题。对待国外的成果应该是一分为二的看,我们有我们的长处,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研究的对象,中国这个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肯定会研究总结出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战略。国外已经发展了八十多年,很多的英文期六十年代都出现了,如果我们不加以借鉴的话,也是不合适的。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恐怕也是势在必行的。这里面一个是全球化本身的推动,另外,旅游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所以,他必然导致我们旅游研究也是最起码要比别的学科更加国际化。还有西方研究的先进性,这些应该推动我们加快国际化的进程。

第五,要鼓励特色发展,因为我们旅游院校产生的渊源都是各个方面的,有的是外语出身的,有的是地理出身的,有的是历史出身的。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本身使我们有可能让各个院校往他的特色上发展。当我们想保持这种特色的时候,在目前不够成熟的框架来约束它的时候,会限制这种特色的发展,会限制从事努力探索各自领域里面的深入研究的热情。

总之,我认为我们这个组充分的讨论了对现状的评价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建议问题,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请谅解,谢谢大家!


上一条:【百家争鸣】陆大道等:关于”胡焕庸线能否突破“的学术争鸣 下一条:地质之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绝非人力所能及也

关闭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联系电话:8311117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政编码:332005
技术支持:九江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Copyright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