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根脉,更是守望乡愁最后的精神家园。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传统村落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新动力。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如何留住乡愁?留住美丽?如何将保护传统村落与旅游开发完美结合到一起?如何开发古村落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古村生活方式和古村传统文化?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着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平衡点。
2019年10月17日-19日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研究团队赴南昌进贤县,对所辖国家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调查。全五批国家传统村落评选中,江西省国家传统村落共有343个,南昌市有13个,其中进贤县占有9个,是南昌市国家传统村落最多的县。本次活动由旅游学院李松志院长联络组织,雷彬、陈海龙、朱民博士带队,传统村落微信推广成员组成调研团队。在进贤县住建局领导以及各乡镇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团队顺利完成了进贤县国家传统村落的走访和调研工作。
调研团队与进贤县住建局领导沟通
调研队一行对进贤县9座国家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走访,分别是文港镇的曾湾村、前塘村、晏家村和周坊村,前坊镇的西湖李家村,架桥镇的艾溪陈家村,李渡镇的桂桥村,罗溪镇的旧厦村,以及温圳镇的杨溪李家村,考察团队通过与村领导访谈、实地观测、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各个传统村落的建筑分布、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以及发展规划等进行了全方面系统的调查。
访谈现场
实地观测
无人机拍摄
本次调研发现,进贤县传统村落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保护状况不尽相同,其中不乏一些有特色的村落。文港镇素有“华夏笔都”的美誉,当地的毛笔制作历史已有1600余年,位于文港的四个传统村落皆以毛笔产业为主。
晏家村毛笔制作
前坊镇的西湖李家村利用自然风光与文化资源,将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与村落建设融为一体,现已基本发展成型,在2015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西湖李家盛行孝悌之风,每年清明节举行集体祭扫、重阳节举行慈孝大会,以弘扬孝悌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西湖李家
西湖李家慈孝大会
温圳镇的杨溪李家村历史人文底蕴厚重,建村以来,诞生进士、举人数以百计,它也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李瑞清故里,除此之外,村落民间文学、民俗活动丰富,如杨角头、白虎堂的传说以及龙凤呈祥灯彩表演活动等。在杨溪李家村,调研团队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相关科研人员就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历史建筑三维扫描建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调研团队与同济大学相关科研人员
李渡镇的桂桥村与其他传统村落的不同之处在于,村落的建筑错落有致,房屋天井连接成片、院院相连、街巷相通,建筑规模气势恢弘,村里有规模的古建筑从东至西一共有12栋,建筑面积共有5280平方米,28个天井,大大小小200多个房间和21块牌匾。但由于失火、年久失修、加之资金技术的缺乏,传统建筑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建筑凋零破败,仅剩断垣残壁。对此,村领导痛心不已,怕无力保护好连片的建筑,将21块清朝的牌匾翻印到了村里的围栏上。
桂桥村大夫第
调研团队在桂桥村
架桥镇的艾溪陈家村现存39栋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羽琌山馆和云亭别墅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村落建筑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整。艾溪陈家以勤耕苦读为本,自古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是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有锦旗“义门陈氏”—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
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调研团队在艾溪李家村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进贤县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拥有很大的旅游价值,但除传统建筑修复资金不足问题外,在传统村落保护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部分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导致建筑损毁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进行修缮,甚至是抢救性修复,部分村民保护意识薄弱,重要历史遗产被盗事件时有发生,缺乏专业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再者,村落逐渐空心化、人去屋空、基础设施落后,随传统民居衰退而消失的还有文化习俗、风俗传统等;最后,部分村落特色挖掘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确,也是影响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

急需修复的建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希望政府能出台保护政策,加强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村民保护意识的引导,我们也会继续关注古村落的发展状况、对村落进行宣传推广、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一起守护人们的精神家园,共促传统村落保护健康发展。
向支持古村考察工作的进贤县建设系统领导致以诚挚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