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至7月3日,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6位学生骨干组成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2队,来到修水县,先后在秋收起义纪念馆、白岭镇中心小学、白岭镇荣春村、白岭镇下太清村、溪口镇留守儿童爱心公益教育馆、溪口镇义坑村等地开展了为期8天的以“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红色革命旧址、义务支教和乡村振兴调研“三下乡”活动。通过参观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开展行义务支教活动、进行乡村振兴主题调研、走访慰问老党员、参观留守儿童爱心公益教育馆、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溪口镇烈士陵园。丰富多样的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基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履行当代大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强化社会责任,收获自身成长。



6月24日下午,大家一起在学院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出征授旗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彭年希望队员们在实践中服务他人,锻炼自己,扎实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提醒队员们时刻注意安全。
一、红色寻访: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修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县有10余万优秀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其中在册烈士10323人,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60余处,其中著名的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红色景点”。

6月25日下午,服务队全体队员来到修水县秋收起义纪念馆,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队员们参观了师部旧址,并组织观看《秋收起义》视频短片;随后参观了纪念馆的展厅,观看了各种带有岁月痕迹的老照片、老物件,讲解员的生动解说,带领大家走进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让大家切身体会到革命历程的曲折艰辛和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在一楼展厅,全体队员在党旗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用铿锵的誓言表达了对党忠诚、永葆本色、矢志奋斗的坚强决心。

此次参观学习,同学们接受了一次近距离的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缅怀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继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的昂扬信心和坚定决心,激励大家奋发图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进取,砥砺前行。
二、情暖童心:开展支教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6月27日上午,志愿服务2队的队员们来到了修水县白岭镇中心小学,给该校六年级(2班)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有情趣的综合课程。讲授内容主要有:地理知识启蒙课、防溺水安全教育以及“规范普通话,从我做起”普通话宣传小课堂等。

在地理启蒙课上,服务队队员冷洋洋以“地理印象”为引题,从“地理”这一概念出发,阐述了“地球”与“真理”关系。她还提出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学生回答,让同学们加深了对“地理”这一概念的理解。随后,她又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出发,从“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同学们娓娓道来生活中有趣的地理知识,并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特色民族服饰、民居等,通过衣服、建筑等的特点,联系地理概念,巩固地理知识。

在“规范普通话,从我做起”普通话宣传小课堂上,服务队队员赖馨怡通过“什么是普通话、为什么要学好普通话、怎么讲好普通话、普通话游戏大考验”四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使用普通话。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并列举在生活中规范使用普通话的例子说明普通话的重要性。在互动游戏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挑战生活中常读错的词语”和“绕口令我能行”小游戏,在有限时间内,挑战一口气将绕口令正确并快速的读完。小老师们向表现积极获得胜利的同学送去了小奖品——文具。在“有感情朗诵诗词”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在游戏中感受到学好普通话和古诗词的魅力。


在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上,赖馨怡同学通过对“溺水的危害、溺水的自救”等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她的讲解通俗易懂,互动过程生动有趣,小朋友们都争着抢答防溺水小常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浅出的讲明白了溺水时自防、自护、自救的技巧。小朋友们在队员们的带动下,响亮地喊出了“谨防溺水,从我做起”防溺水口号。
三、实地考察:开展调研走访,接力乡村振兴
6月28日,服务2队全体队员来到了修水县白岭镇荣春村开展基层实地考察调研活动,该村雷成军书记简要地向队员们介绍了荣春村的基本情况,并陪同队员们参观了荣春村的爱心电力超市、村委会会议室和荣誉墙、杨祠暴动革命旧址、颐养之家基地等地。

在荣春村便民服务站,队员们参观了爱心电力超市。该超市是国网九江市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帮扶荣春村建成的。村民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孝老敬亲、见义勇为等获得积分,获得的积分在“电力爱心超市”免费兑换同等分值的超市物品,以此提升文明素养,建设精神文明新乡村。队员们对爱心电力超市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明、推动了荣春村的发展的措施表示认同。

在“杨祠暴动”革命旧址,队员们参观了重修的革命旧址,观瞻了旧址内陈列的“徽章、火铳”文物和悬挂的当时暴动领导人的珍贵图片,聆听了讲解员生动详细的讲解,了解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心潮澎湃,深受教育,纷纷表示,修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今天的和平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一定要守住共产党人的初心,自觉担负起建设富强中国的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报效祖国作。


队员们还开展调研采访工作,村民们也积极配合调研访谈,他们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荣春村发展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农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建议,服务队队员们认真记录村民的意见建议,受益匪浅。
四、村情调研:聚焦脱贫攻坚之路 调研乡村振兴之途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助力乡村振兴蓬勃开展,6月29日,服务2队来到修水县白岭镇下太清村,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该村胡甘林书记详细地向服务队的队员们介绍了下太清村的基本情况,介绍了该村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的村委会总体构造,并带领我们参观了村委会办公楼二楼的集体经济办公室、村民理事室和党建室等地,服务队由此展开了当日的调研之旅。

随后,服务队分成3组前往村民家中进行深入交流,通过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该村社会保障体系、精准扶贫力度、医疗卫生情况、乡村环境发展变化等情况进行调研。调研中,队员们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农村大地为课堂,以下太清村发展成就为现实教材,侧重点放在脱贫户上。在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过程中,围绕脱贫问题,服务队队员们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关于家庭基本情况、脱贫以来的变化与感受、对未来的期待等的提问。


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服务队的同学们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下太清村为脱贫做出了生动实践,“金蛋”产业蓬勃发展,温泉旅游业欣欣向荣,路灯在夜晚熠熠生辉,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了。下太清村的巨变是党和国家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生动例证。服务队学子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脱贫攻坚之路,用心领会祖国发展成果。在观察祖国发展成就中看巨变、品民生、筑信念、跟党走。
五、走访慰问:心系老党员,关爱显初心
6月30日,服务2队全体队员来到修水县白领镇,参加该镇庆祝建党102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并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情暖老党员”主题活动。队员们怀着敬意之情,开展慰问该镇老党员公益活动,向5位具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送上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服务队队员们与老党员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5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经历,询问他们对乡村变革发展的真切感受。大家倾听了老党员们回想起自己党内的主要经历和奉献,以及入党至今对人生的变化等。老党员鼓励同学们,不要怕吃苦,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弘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服务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七一“慰问老党员活动受益匪浅,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时代的气息,更加深切的感受到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的无限的生命力,红色精神深深地植根在心中。
六、考察溪口:展示文明成果,探寻红色文化
7月1日,服务2队来到修水县溪口镇,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了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该镇副镇长黄弈伦带领队员们来到溪口镇新时代留守儿童爱心公益教育馆,介绍了溪口镇的过去与将来。

在爱心公益教育馆,80余名小学生的纯真笑声深深的感染了实践队队员们。公益馆负责人梁燕屏带领大家从一楼到三楼依次参观,向大家讲解溪口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梁燕屏的细致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溪口镇在前进,步履不停”的发展成果;我们知道了2021年,溪口镇政府荣获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对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认可;我们还知道,溪口镇还非常注重非遗传承,宁河古戏、船灯古戏、字门八法、溪口阳戏和知青故事等非遗项目在这里得到了重视和保护,当地优秀的文化在这里得以延续和传承。

黄弈伦副镇长介绍说,近年来,溪口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契机,通过“五整合”打通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群众生活“同频共振”。

从新时代留守儿童爱心公益教育馆,我们看到了扶贫工作,不仅是产业上的扶贫,文化扶贫更是缺一不可。既可以解决留守家庭对孩子的管理,又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以办公益暑假班引领乡风文明、用传统文化来助推乡村振兴扶贫的成功经验,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乡村要美,美在文明。
七、调研民情:魅力义坑村 多样振兴路
为聚焦乡村变化,感受国家政策,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骄阳似火的七月,7月2日,服务2队来到了修水县溪口镇义坑村开展实践活动。受到了该村负责人樊星的热情接待。

义坑村党群服务中心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参观过程中,服务队成员们了解到:该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村民主要以农业、种植业等为主,义坑村在新农村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后,在樊星主任的介绍下,服务队一行参观了义坑村的代表建筑——三元殿祠堂。据祠堂负责人介绍,这里也曾鼓乐飞扬。镇里的宁河戏三元班在此义务演出,让广大农民朋友劳作之余饱享文化大餐。溪口镇宁河戏三元班以深入开展两个“四项教育”为契机,把两个“四项教育”内容贯穿到文艺节目中。《明天会更好》《薛丁山救父》等节目以现代的词组、古代的唱腔向农民朋友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等内容。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

从三元殿祠堂出来,服务队成员们又前往了村中的猛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村民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向服务队成员们介绍基地发展状况,从他们的语气中,我们感受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待与向往,以及他们对现在生活的满满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最后,服务队成员分组前往义坑村村民家中帮助村民们登录江西村庄管护平台,并进行正确的居委会定位,这有助于村民们及时反映发现村里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建设生态赣鄱、构筑美丽家园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看到,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污染也越来越少了,整个村庄都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样子。
八、溪口打卡:传承红色火种 助力乡村教育
7月3日,服务队来到修水县溪口镇,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当日上午,服务队全体队员来到位于溪口镇包家庄村的红军驿站参观学习,聆听包家庄村书记讲述长征红军干部刘克之等10余位革命先驱爬雪山、过草地,身经百战、历尽艰难的革命故事。随后,大家瞻仰了包家庄村长坪自然村的震惊湘鄂赣苏区的“汽洞惨案”发生地和溪口镇烈士陵园,瞻仰了包家庄村长征老红军刘克之与老八路贾克夫妇墓园并参观其生平陈列室。

溪口烈士陵园就位于包家庄村,这里安葬着烈士的遗骨或骨灰,烈士碑文镌刻了全镇395位烈士的英名。通过参观展览,聆听讲解,队员们聆听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后,感悟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事业呕心沥血的革命情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并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同时,也要珍惜和平时期的岁月,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日下午,服务队员又来到溪口镇童心港湾点,开展“暖‘心’助学、星火‘燎’援”支教活动。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调动课堂气氛,尊重孩子思维角度,并利用专门购买的奖品给予教育上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奖励,一个下午的课程结束后,孩子们收获满满。

本次支教讲课,队员们充分发挥地理专业知识优势,从地球为什么自西向东旋转、旋转如何影响各地气候、衣食住行、文化风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重点讲解了江西省的地理位置、地理现象、区域划分、市区设立等,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家乡地理情况,并且采用递进式教育方式,一步步了解深入体会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发现身边生活中的地理。

课程结束后,队员们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组织了“萝卜蹲”的小游戏,鼓励大家参与。队员们相互配合、鼓励孩子们大胆上台、表现自我。通过记忆中国的省份名字来参与,最后留下的会得到专门物资奖励。孩子们充分利用课堂知识、所学内容,一一上台完成了地理知识游戏。

活动最后,服务队成员们向孩子们赠送了精心准备的橡皮、铅笔、尺子、本子等学习用品,并与孩子们合影留念。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大手牵小手,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吧!
九、结束语
8天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本次“三下乡”活动也即将结束,但本次活动却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吴彭年副书记所言:大学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队员们也有许多感想。志愿者冷洋洋说,我们带着一颗期盼,欢喜的心,踏上了这次“三下乡”的路,这里的村民淳朴可爱,村领导对我们关怀备至,炎热的天气对我们或者是村民,其中还不乏一些小朋友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但我们的热情温度一点都不比这个天气逊色,村民们积极配合,我们干活也更加有动力。回想在这里生活的时间,真是值得回味的,孩子们是那么的可爱天真,同样也给我的人生添下了一笔色彩。


志愿者赖馨怡说,这次三下乡活动,我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上,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我还参加了庆祝建党102周年慰问老党员活动,认识到了当地许多的老党员,倾听他们的革命故事。我认为我们的祖国能够强大离不开他们的艰辛与汗水,让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


志愿者刘伟斌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三下乡活动接近尾声了。很幸运我能有这么一次机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很感激能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并肩作战。虽然活动仅有8天,但是带给我的却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很庆幸能够来到修水这个地方,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修水当地的文化。这次的修水三下乡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但我们服务的心从未停止。

志愿者宋旻芮说,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基层,走进农村,了解百姓。我们进行义务支教、参观红色基地、慰问老党员、走访村民等。我们一路学习,一路感慨,一路深思,穿越历史追问,唤醒红色基因,对比榜样力量,传承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志愿者周颖说,“三下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大家庭,乡亲们的笑声,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乡亲们的赞美,就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的理想,我们的追求,是为了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我们要继续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为建设更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志愿者袁紫依说,三下乡,我们走进了农村。爱农村,为农民做实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三下乡活动让我们也学到了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的理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样就不会因为家长和老师忙碌于生计而错过最需要的孩子。
至此,为期8天的旅游与地理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红色之旅、乡村调研、义务支教、探寻文明,我们把知识和汗水洒在乡村大地上在路上,期待明年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