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九江市非遗保护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大会在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隆重举行。旅游与地理学院教工二支部党员教师、酒店教研室主任郭清被聘为服务队副队长。这一组织架构完整、汇聚政、社、校三方力量的志愿服务组织,标志着九江市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迈入协同发展的创新阶段,为地方传统文化焕发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聚合力,校地协同谱新篇


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的号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2024年4月已牵头组建我院非遗志愿者队。此次我们的学生志愿者们加入到市非遗保护志愿者服务的大家庭里,正如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为九江地方传统文化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年轻力量。在被聘为服务队副队长后,学院教工二支部党员教师、酒店教研室主任郭清表示:“作为党员教师,我们有责任将专业教学与服务地方相结合,带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赓续文化根脉,探索非遗活态传承的新路径。”这支队伍以“红色引擎”驱动非遗保护,通过校地联动整合资源,推动非遗保护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共建”升级。
青春赋能守匠心,非遗传承开新局


服务队以致力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公众和青年学子为主体,依托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的专业优势,构建“非遗研学+文旅融合+创新传播”的全链条保护模式。志愿者们将深入非遗项目一线,前期将进行专业全面的理论培训和非遗项目实践,后期将积极参与非遗资源挖掘、数字化保护、文创产品开发及文旅品牌推广等工作,助力非遗从“深闺”走向大众。九江市非遗中心主任杨晶强调:“青年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服务中坚定文化自信,用现代思维激活传统技艺,让非遗成为九江文旅经济的新名片。”
服务地方促发展,文化经济双提升
九江市非遗保护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是落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的重要举措。队伍将聚焦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通过“非遗助教”培训项目,将我们的志愿者们培养成为“社校养成型”的“非遗讲解员”、“非遗实践小助手”、“非遗推广大使”、“非遗创新研究员”等具有复合能力的非遗专门人才,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消费新场景,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为非遗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我院始终坚持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办学使命的重要支点,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作平台。近年来,学院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共建实践基地、联合开发《非遗里的江西》校政企特色课程等举措,持续为九江输送懂文化、善创新、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鄱阳湖生态文化圈建设、庐山文旅IP打造、非遗+乡村振兴等项目,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效益,形成了“高校赋能地方,地方反哺育人”的良性循环,为九江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