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助推旅游美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4月20日,旅游与地理学院旅游美学课程教师王燕华及严宽荣、卢悠然两位教师带领A2351班35名学生,赴湖口石钟山景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活动获得石钟山景区、修江文旅集团及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教学,助力学生感悟景观美学内涵,探索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创新路径。

教学实践与专业调研双线并行
石钟山景区以“江湖锁钥、千古奇音”闻名,兼具自然山水之秀与人文底蕴之厚。活动中,师生围绕“景观园林美学体验”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两大主题展开学习。在王燕华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对景区内的古建筑布局、碑文石刻艺术、山水园林设计进行实地观察,结合《旅游美学》课程中的形式美法则、空间美学理论,分析石钟山“声、形、文”三位一体的景观特色。

活动中,身着古装的学子们以“古今对话”形式沉浸式调研石钟山: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多维度解析景区“声形交融”的五感美学设计,结合苏轼《石钟山记》文化叙事脉络,实测汉服旅拍互动传播效能。

校企协同赋能人才培养
为增强实践深度,师生与修江文旅集团代表就市场定位、文化IP开发、近期的活动策划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同学们将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思维。学生创作的景区短视频为景区传播做出了贡献,实现课堂成果向文旅服务的有效转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景区”资源共享与品牌联动。

未来,旅游与地理学院将继续依托地方文旅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推动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同频共振,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注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