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政企合作、推动非遗传承与创新,4月26日,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校政企合作课程《非遗里的江西》走进九江市叶家龙狮非遗馆与岳家拳馆,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活动由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九江市非遗中心及叶家龙狮非遗传承基地联合主办,标志着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的非遗传承实践迈入新阶段。


校政企签约授牌:构建非遗传承育人新生态
活动伊始,叶家龙狮、岳家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晓敏老师以“龙狮精神与文化自信”为主题致辞,系统梳理了叶家龙狮技艺的历史渊源及其承载的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核。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副院长陈海龙强调:“非遗传承是中华文明赓续的‘活态基因’,校政企合作是推动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重要路径。此次共建‘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将实现人才培养、文化保护与社会服务的三方共赢。”



随后,陈海龙副院长与叶晓敏老师共同签署《非遗里的江西》课程共建合作协议,并为实习实践基地揭牌。课程负责人郭清老师向叶晓敏老师颁发客座教师聘书,标志着非遗传承人进一步融入高校教学体系。这一合作模式将高校理论资源、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实践平台有机整合,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新动能。
沉浸式非遗课堂:非遗+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在叶家龙狮展厅,叶晓敏老师带领学生回溯龙狮文化千年发展史,特别讲述近代革命时期龙狮技艺如何成为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红色符号。“龙狮表演中的‘采青’环节,寓意‘破除艰险、迎接光明’,这与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她动情的话语让在场学子深刻体悟到非遗背后的红色基因。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们手持兵器库中的传统器械,在传承人指导下学习舞龙套路与彩带龙技艺。从演绎“8”字舞龙到“小龙舟”,从彩带龙制作到团队协作亮相,年轻一代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于招式流转间触摸文化根脉。

下午的岳家拳馆内,叶老师结合岳飞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阐释岳家拳“忠孝仁义”的武德内核。学生们不仅习得岳家拳十式经典招法,更在拳法刚柔并济中领悟红色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非遗赋能党建:以文化认同筑牢信仰之基
此次课程创新融入“非遗+党建”理念,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崔明月指出:“龙狮的团结协作、岳家拳的家国情怀,都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校政企协同开发的非遗课程,既是文化传承的实践课堂,更是锤炼党性的育人平台。”



此次《非遗里的江西》课程实践,是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推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生动缩影。通过非遗传承与红色文化、党建工作的深度互嵌,高校正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创新阵地。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与地方政府、非遗企业的合作,打造“非遗保护—文化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育人模式,为江西非遗活态传承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