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九江历史文化的认知,厚植地方文化自信,11月7日,旅游与地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联合九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特邀九江知名文化学者蔡厚淳老师举行《千古咏叹说九江》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九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九江市研学旅行学会协办,学院学子齐聚现场,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以诗为引,勾勒九江千年轮廓
讲座伊始,蔡厚淳以自已创作的《咏九江》一诗为线索,从地理区位、历史沿革、文化遗产三个维度展开阐述。他指出,九江北临长江、南倚庐山、枕鄱阳湖、接西海,地处北纬 28°41'--30°05' 的 “神奇北纬 30 度地区”,与 “轴心时代” 的人类文明高峰遥相呼应。从山背遗址 4300 年的文明积淀,到商周瑞昌铜岭铜矿的青铜文明印记;从秦置九江郡的行政渊源,到明清九江府的建制定型,蔡老师用详实的史料串联起九江从远古到近代的发展脉络,让学子们直观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厚重。

多维解读,尽显九江文化魅力
在文化内涵解读环节,蔡厚淳重点分享了九江的人文瑰宝与商贸底蕴。他详解 “渊明故里”“净土祖庭” 的文化基因,细数濂溪先生开宗理学、白鹿洞书院《学规》传世的教育佳话,重温 “琵琶诗韵” 的千古绝唱。谈及商贸地位,他介绍九江作为 “七省通衢”,既是我国 “三大茶市” 之一,也是 “四大米市” 核心,九派汇流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万商云集的繁盛景象。
军事与红色历史部分同样引人入胜。蔡老师讲述了鄱阳湖大战改写中国历史的战略意义,再现太平军驻守九江的悲壮历程,回顾九江英租界从设立到 1927 年收回的反帝斗争史。他特别强调 “南昌起义,九江策划” 的红色记忆,详解甘棠湖小划子会议的历史价值,将其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二只 “红船”,让学子们深刻感悟九江的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怀。
互动交流,文脉传承薪火不息
讲座现场氛围热烈,蔡厚淳老师以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化解专业知识点,不时与学生互动问答。当被问及九江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时,他表示,九江的山山水水都承载着文明密码,了解地方历史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学子们纷纷表示,讲座不仅梳理了九江的历史脉络,更让自己读懂了九江的文化魅力,未来将主动成为地方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此次讲座是旅游与地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文化育人” 的重要举措,既搭建了学子与地方文化深度对话的桥梁,也为学院人才培养注入了本土文化活力。下一步,党支部将继续联动地方文化机构,开展更多特色文化活动,助力学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