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龙,1982年出生,副教授,2014年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博士学位。主讲《经济地理学》《传统村落调查与乡村振兴》《江西地理》《地理科学专业综合能力实训》等主干课程。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参与横向项目6项。在《史学月刊》《清史研究》《历史地理》《南通大学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昌吉学院学报》《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文章10余篇,第一作者出版专著1部,参与出版著作2部。九江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保护专家库成员,修水县党建引领村落保护智库专家成员。多次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博士论文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指导本科生参与挑战杯、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赛事,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奖项。
(一)课题研究
1、纵向课题研究
[1] |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朝汉籍文献中的新疆地名写法整理与研究”(16CZS065),已结题; |
[2] |
主持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清朝新疆天山以北卡伦线以西疆域的治理研究”(23YJA770001),在研; |
[3] |
主持2022年九江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课题:“九江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建议研究”,2023年结题; |
[4]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北水资源利用史研究”(23&ZD255),在研; |
[5]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11CZS003),已结题; |
[6]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14ZDB031),已结题; |
[7] |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引导的乡村新型城镇化模式及其效应研究”,(14BJL112),已结题; |
[8] |
参与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一般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JXJG-21-17-7),已结题; |
[9] |
参与江西省社科基金科普专项课题“古村落家园——江西古村的数字记忆与传播”(22KP03),在研。 |
[10] |
参与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YG2021011),已结题。 |
2、横向课题研究与规划
[1] |
主持九江市统战部“九江统战百年”课题研究,2024年结题; |
[2] |
主持九江市政协“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课题研究,2023年结题; |
[3] |
参与九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般课题:“九江历史街区更新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同发展研究”,第一完成人,2022年结题。 |
[4] |
参与完成瑞昌市发改委委托项目《瑞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结题; |
[5] |
参与编制“九江市产业名城实施方案”(2020),九江市发改委委托,2020年结题; |
[6] |
参与编制“都昌县旅游总体规划”(2015),都昌县旅游局委托,2015年结题; |
(二)教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1] |
博士论文《清朝——哈萨克汗国贸易研究(1757-1822)》获2016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2] |
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哲社类三等奖,2017; |
[3] |
指导学生获得九江学院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1; |
[4] |
指导学生获得“2021年江西省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比赛”二等奖、优胜奖; |
[5] |
参编著作《西北城市变迁古旧地图集粹》,获得“2022年全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 |
[6] |
获得第二届江西省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比赛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 |
[7] |
参与指导学生作品《数建古村——数字赋能古村保护与振兴的创新平台》,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22年; |
[8] |
参与指导学生作品《古村记忆—数字保护传承、助力古村振兴》,获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船业比赛铜奖; |
[9] |
参与建设《传统村落调查与乡村振兴》,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本科课程。 |
[10] |
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荣获三等奖,2023年; |
[11] |
指导学生课题“民国时期九江浔阳古城地理信息数据整理与研究”,获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年; |
[12] |
指导学生在第二届江西省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微课比赛本科生组二等奖,2023年; |
[13] |
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2020、2021年。 |
(三)主要论文、著作
[1] |
通讯作者.中部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01). |
[2] |
第一作者.旅游引导传统村落振兴发展研究——基于婺源县篁岭村的分析.凯里学院学报,2021,39(05). |
[3] |
第三作者.“丝绸之路”新疆段访古考察日志,《中国人文田野》第八辑,巴蜀书社,2019. |
[4] |
第一作者.园艺、生态与城建: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园艺的生态价值分析.昌吉学院学报,2018(01). |
[5] |
独著.《西域闻见录》所载伊犁至乌什之“冰岭道”考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03). |
[6] |
独著.清朝文献中“巴尔楚克”地名考.昌吉学院学报,2016(02). |
[7] |
第一作者.东西布鲁特分界考.清史研究.2013(4). |
[8] |
独著.乌鲁木齐何以成为清朝与哈萨克之间最早的贸易地点.史学月刊,2013(09). |
[9] |
第一作者.《钦定皇舆西域图志》阿斯腾阿喇图什和玉斯腾阿喇图什考,历史地理(27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
[10] |
独著.清朝官营茶马贸易之衰弱.南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5). |
[11] |
第一作者.市场位置与环境问题:以清朝台湾野生鹿减少为例.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01). |
[12] |
合编:《九江特色文化村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4. |
[13] |
合著.西北城市变迁古旧地图集粹.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21. |
[15] |
第一作者.江西婺源县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