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乌镇注入了互联网基因,为其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趋势要求与战略机遇。作者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规划三所董晓莉,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体规划三所所长汪淳,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总体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卢庆强在《规划师》2016年第4期撰文,文章结合乌镇的独特优势,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给乌镇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提出乌镇应发扬水乡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内涵,彰显互联网时代互联共生的核心理念,推动互联网与旅游业两大核心动力的协同并驱,促进本地居民、游客和创客人群的交流融合及其多元需求的复合共生,建设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乌镇应对互联网时代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规划策略1.产业提升:互联网与旅游业协同并驱紧抓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机遇,规划以创新和融合为手段,加快促进互联网与旅游业的协同并驱和融合发展,形成乌镇两大核心发展动力。(1)旅游功能提升:由传统观光游向精神文化型、智慧型深度体验游升级规划充分发挥“互联网+ 旅游”的融合催化效应,加快推动乌镇旅游从旅游产品、服务到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 图3)。①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平台,以互联网创新体验为主题,打造互联网产品体验区、数字文化体验空间和互联网文化节等全新的互联网创新体验旅游产品;同时,面向互联网时代更为丰富的文化休闲体验需求,进一步推动乌镇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文化精神体验旅游产品,促进乌镇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②推动乌镇旅游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搭建开放式的旅游创新平台,支持“互联网+ 旅游”商业应用及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同时形成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的综合旅游服务体系。③挖掘与整合镇域特色旅游资源,塑造从古镇、新区到乡村的全域休闲体验空间,建设覆盖镇域的特色旅游线路、旅游交通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图4,图5)。
(2)互联网功能拓展:由大而全模式向会议会展、智慧应用、创新创业、区域合作四大重点板块聚焦作为经济体量较小、空间容量有限的小镇,乌镇必须坚决避免上下游齐全、重心和优势不明的大而全互联网跟风发展模式,因此规划应依托乌镇自身资源禀赋和战略机遇,选择优势领域和环节进行重点发展,如优先壮大互联网会议会展、大力深化互联网智慧应用、加快培育互联网创新创业及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合作。①优先壮大互联网会议会展功能。规划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拓展并壮大互联网会议论坛、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首发、展示与用户体验、互联网企业的洽谈与交易等互联网会议会展功能,并强化酒店餐饮、会务服务、商务接待、新闻媒体、交易销售和休闲娱乐等配套延伸功能;同时,发挥各项功能与互联网产业、旅游业的互动与互促效应,扩展和提升会议品牌影响力,加强会后场馆综合利用,打造永不落幕的会议博览中心( 图6)。
② 大力深化互联网智慧应用。未来乌镇应积极拓展智慧服务、智慧设备制造和智慧软件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产业,使智慧应用的技术、产品、服务形成从研发、生产、制造到服务、应用的上下游完整的智慧应用支撑产业链条( 图7)。
③加快培育互联网创新创业功能。规划充分发挥乌镇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创意、创新和创业等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功能,重点推进“旅游、文化和互联网”等优势领域的小微型创新创业,孵化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培训和大数据服务等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推进大数据开放等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建设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和创新环境,推进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的互助共生,打造重要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策源地( 图8)。
④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区域合作。一方面,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应积极参与互联网国际规则制定、互联网产品发布、展示和交易等,发挥其对周边地区乃至浙江、长三角互联网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和战略支撑作用。例如,为区域及我国搭建参与国际网络信息安全、国际网络交易行为等互联网规则制定、政策研究与交流的国际合作平台;以互联网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展示和交易为重点,为区域搭建连接新产品和尝鲜用户、新技术与创新企业等之间的专业平台;以互联网大会参会人员、乌镇大量游客等为主要目标人群,为区域搭建国际先进的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体验、互联网应用生活体验和互联网文化旅游体验等平台。另一方面,浙江及长三角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桐乡、嘉兴等的互联网产业已有一定基础,乌镇应积极争取参与到区域互联网产业领域的分工及产业链上的合作中,借助区域对其互联网产业的辐射带动和战略支撑作用,推动互联网产业的区域合作。例如,乌镇以展示、交易和试验等下游服务、应用等环节为重点,积极融入区域互联网产业链;以创客及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为主,加强与区域在互联网投融资、人才培养等互联网产业要素及资源方面的共享与合作。2.人群融合:本地人与外来客融合共生多种思想、需求的交流融合是互联网经济生长的动力与必然需求,为实现互联网时代多元人群的融合共生,乌镇不仅需要满足各类人群的共性需求,还需要协调与复合不同人群之间的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及生活方式,促进不同人群的交流与互动。(1)以人为本,满足多元人群的共同需求为满足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的不变追求,规划通过在城镇建设区内部保留农田景观、引入绿化空间等,塑造“田园环绕、水网渗透,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美丽格局,营造既有小镇田园式的自然恬静,又有古镇浓郁文化氛围和现代时尚气息的田园风情小城镇。对人性化维度关注的增加,是人追求更加美好城市品质的明确需求。规划坚持打造人性化的尺度空间,对城乡发展规模实行总量适度控制,传承江南水乡古镇“小巧精致”的韵味;优化街巷建设,提高步行空间品质;建设步行尺度内便捷可达的广场、公园等公共开放休闲网络( 图9)。
(2)复合与共享,实现多元需求的融合共生面向全生命周期人群,规划建设康体运动、郊野休闲、民俗体验和文化遗址等生态主题公园,通过区域健康绿道系统进行串接,为游客提供多元深度的休闲体验;鼓励城市街道、广场和滨水公共空间面向不同人群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营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江南水乡“慢静闲、优雅乐”的生活方式;在保证传统十字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等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为古镇注入旅游、创新创业等新功能,对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进行整治与提升,塑造古今融合的活力空间,实现居民和游客、创客需求的复合共生;结合镇域水网和乡村道路,构建全域水上游览环线、健康休闲绿道和骑行网络,串接镇域各乡村和田园风光游览节点,促进城与乡的融合;面向乌镇居民、游客和创客的差异化需求,建立涵盖旅游服务、社区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的乌镇智慧生活服务中枢,促进不同人群的融合共生,打造智慧城镇的全球样本。(3)开放与聚合,促进不同人群的交流互动城市实质上是社交网络交流聚合的产物。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多元人群对于个性生长、交流融合的追求,规划以乌镇居民、游客和创客三类人群为主体,将互联网时代下的四大需求功能( 居住、工作、交往和游憩) 进行需求细分和功能组合,形成各功能片区单元的活力空间融合布局模式( 图 10),推动思想交流和人群融合;承接古镇片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复合文化娱乐、创新办公等城市服务功能,布局与周边片区互动的商务交流、企业孵化和创意交流等专业化功能,构建综合完备的城市融合交往中心;依托乌镇水网脉络和公共交通骨架,构建城市活力公共服务走廊,鼓励社会交往,激发城市活力( 图 11)。
文章详见《规划师》2016年4期《互联网时代乌镇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规划应对策略》海绵系列新书推荐:《海绵公园》本书由A24 景观设计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斯特凡·罗贝尔(德)编写,囊括了众多关于“海绵公园”设计的优秀案例,在案例设计中巧妙地应用了景观植被对地表雨水进行渗透、调蓄以及过滤等,从而充分体现出公园内的绿地在城市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