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惠风和畅。4月27日,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非遗里的江西》课程组郭清、崔明月、严宽荣、卢悠然老师带领近80名学生来到九江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浔阳八景和九江市非遗中心,进行课程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开启了《非遗里的江西》校政企合作新篇章。

活动伊始,同学们参观并了解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等情况,感受长江沿岸生态新颜,感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魅力,达到了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活动目的。

随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观了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浔阳八景”中的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烟水亭、思贤桥及能仁寺,每到一处,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化身为讲解员,为师生详细讲解该景点的历史传说和发展现状,讲解的同学得到了锻炼,倾听的师生们也纷纷表示亲身实践更能感受非遗的魅力。


下午,师生们来到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继续开展实践活动,课程组成员崔明月博士主持了整个仪式。在全体师生的共同见证下,《非遗里的江西》课程组负责人郭清博士与非遗中心社会活动部王彗洁主任签订了课程的校政企合作协议,在团队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与输送、非遗社校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至此拉开了课程校政企合作的新篇章。随后,崔明月博士为大家介绍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瑞昌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陈梦梦女士的基本情况及其获得的荣誉,课程组成员严宽荣副教授为陈梦梦女士颁发了课程客座教师的聘书。仪式结束后,陈梦梦女士以“非遗剪纸+长江文化”为主题为大家授课,理论部分分为“剪纸文化介绍”、“九江长江文化”、“九江长江文化剪纸作品”及“长江文化 非遗传承”四个部分,为大家详细阐述了瑞昌剪纸的发展历程、技艺特点,与大家共同赏析了瑞昌剪纸的经典作品,并特别介绍了几幅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优秀作品。授课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争先恐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理论授课结束后,同学们马上进入了实践环节,人手一把剪刀,以“长江文化”为主题剪出了自己理解中的剪纸作品。大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作,最后呈现出15组以抱枕、方巾、帆布包和团扇为载体的剪纸文创作品,得到了陈梦梦老师的肯定性评价。她鼓励大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关注非遗,为中国非遗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天的课程实践活动体验下来,同学们表示“最美的课程在路上,最好的学习在实践”,站在长江之滨,感受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核;拿起剪刀,剪出自己心目中长江文化的模样。“非遗+长江文化”,让非遗和长江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增强师生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此次校政企合作的达成,不仅是《非遗里的江西》课程的探索,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助力地方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有益尝试。通过三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等方面的精诚合作,势必会为九江市非遗保护与发展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我校非遗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