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申请设市!近年来,九江设市的呼声很高,来自九江的全国人大代表,九江市职工学校工人陆永兰来北京参会特意带上了一份建议。
她对江南都市报特派记者说,设立县级庐山市,是做大九江龙头和做强庐山旅游的重大战略举措,希望国务院加快推进庐山设市步伐。
具体情况如何,一起来关注
庐山发展遭遇“瓶颈”
庐山,作为有二千多年悠久文化和百余年开发历史的名山、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接待方面有着骄人的过去。近代史上,庐山的外国游客每年都有一到三千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
庐山境外游客是黄山的10倍,是沪、汉、宁等地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发展速度滞后
随着外部竞争的激烈,庐山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兄弟景区,排名位次后移、市场份额减少。形势紧迫,不容乐观。
例子
如黄山后来居上,1997年庐山境外游客只占黄山的1/4;1999年庐山境外游客0.84万,占黄山5.06%;2000年庐山国内游客90多万,黄山555万;2001年庐山国内游客105万,黄山620万;2004年庐山国内游客668万,黄山817万,庐山境外游客6.04万,黄山32.5万。
庐山是世界级的,她无论是开发历史、文化内涵、自然风光,还是基础设施、区位条件,比之黄山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黄山却后来居上呢?制约庐山发展的“瓶颈”到底是什么?
外地人来游庐山,其实不知购门票游览的只是山上管理局的管辖地面,并没游完整个庐山景点。其46平方公里的面积仅占庐山整个山体的16%,一日即可游遍。(更不知庐山风景的精华尽在山南。)
束缚庐山发展的“瓶颈”就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体制不顺,庐山难谈做大、做强,这己成不争事实。
代表:庐山设市是管理体制的需要
陆永兰认为,庐山设市是理顺庐山管理体制的需要,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不属一级政府,管理上存在着诸多弊端。
1比如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属派出机构,没有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现实中又行使了政府职能,缺乏法律支撑,对山体四周违法违章建筑管理无措,执法无依。2项目申报也困难重重,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 局没有财政转移支付户头,在申报项目和资金争取上遭遇“瓶颈”制约,如旅游项目难以得到体制内的政策保障。3另外,庐山森林防火和公益林保护、病虫害防 治等任务分属相关区、县,行政区划与管理区域不一致,庐山森林防火各守一方,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陆永兰坦言,现行管理体制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对庐山旅游品牌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
由于“一山多治”,庐山管理无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导致庐山山体 与周边规划不协调,建筑风格迥异,甚至出现违章建筑,严重影响了庐山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庐山旅游资源呈山上、山下分割状态,没有发挥整体效应和品牌优势,未能把名山、名江、名湖、名城、名寺、名院等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山下大量人文景观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九江市政府已呈报了申请
陆永兰在建议中提到,近期,九江市政府向省政府呈报了庐山设市的申请,由于庐山设市涉及庐山管理体制的隶属和资源整合,同时也涉及到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 ,建议国务院加快推进庐山设市步伐,尽快使庐山设市落实到位。
“通过设立县级庐山市,必将促进我省和九江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融入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
庐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此次有设市的机会,必将把江西这一名片影响扩散出去。也将更好地发觉其潜力!!!
庐山这么美,你知道吗?
地位卓然
庐山,千古名山,一山独峙在名江名湖名路之间,
风景秀美、文化厚重、区位优越。
这里内涵丰富
她集风景名山、避暑名山、宗教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地质名山于一体,
自古便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
这里潜力巨大
近代以来,随着山上牯岭的开发,更获“中国夏都”、“避暑胜地”的美誉。
她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以“世界文化景观”载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有奇景
这里有生灵
(部分图片来自江西省摄影家协会)
这里就是庐山!一座潜力无穷的山脉。
虽然,这里目前发展遭遇了瓶颈,但她终将得到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