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探索非遗传承人“社校养成型”新路径——省社科《非遗传承人“社校养成型”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走进庐山市海庐茶博园

2024年04月14日 18:05 郭清/文/摄 点击:[]

为探索非遗传承人“社校养成型”培养模式打造的新路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过前期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后,413日上午,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郭清博士主持的省社科课题《非遗传承人“社校养成型”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组老师们带着学院师生70余人,来到庐山市海庐茶博园,仔细了解海庐茶博园的三项非遗项目“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庐山石磨碫制技艺”及“星子八大碗”,并与非遗传承人们深入交流非遗传承人培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学院党委书记夏英高度重视课题建设,与师生们一起参加了活动。

在“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欧阳国松老师和“庐山石磨碫制技艺”非遗传承人黄森林的陪同下,大家参观了海庐茶博园,重点考察了非遗项目的传习场所,深入了解了企业目前非遗活化传承的现状和非遗传承实际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也针对存在的问题与非遗传承人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参观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和同学们开启了充实的“非遗体验日”。师生们首先来到“庐山石磨体验馆”,在学习了石墨碫制技艺的相关知识后,用非遗传承人黄森林亲手碫制的石磨磨制了豆浆,亲手将豆浆过筛、生火煮制豆浆并于午餐亲口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果实。同时,师生们还在午餐中品尝到了非遗项目“星子八大碗”和海庐创新特制的“庐山云雾茶餐”,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深入了解了每道菜的寓意,也开拓了思维,体会到了“茶+餐饮”的别样搭配。

下午,师生们深度体验了“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穿上采茶服、挎上小茶篓,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技艺的第一步“采摘”。随后在非遗传承人欧阳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完成了茶叶的“摊青”、“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的完整制作流程。作为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家还在特邀老师—九江藏源食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主理人何浩琴女士及其团队成员手把手的指导下完成了佐茶佳品“茶酥”的制作。

一天的交流实践活动下来,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走出校门、走出课本,来到春天里、走进非遗项目中,第一次觉得非遗离自己这么近。他们说,这次实践机会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地方本科高等院校积极联系社区,助力本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光明前景和锦绣前程。通过此次校企活动及之后更多社校非遗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会集中各方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新路径,主动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传承教学平台,打造有吸引力、生命力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非遗的魅力。非遗传承人要充分利用高校平台优势,耐心、细致、详尽教授学生传统文化和技艺,让更多学生接过接力棒,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青年学生要锲而不舍、虚心学习,以文心感受东方艺术之美,以工匠精神练就精湛技艺,一代一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技艺变为产业、让遗产变为财产,推动非遗传承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和生命力。

此次实践活动对于课题组了解目前非遗传承人“社校合作”的现状及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丰富的现实依据,对非遗传承人“社校养成型”培养模式的构建创新了研究思路。

上一条:传承非遗技艺 培养创新人才——旅游与地理学院举行“教学实习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暨校政企合作课程签约仪式 下一条:我院茶艺队同学深入茶企开展研学活动

关闭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联系电话:8311117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政编码:332005
技术支持:九江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Copyright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