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地理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四)

2024年07月02日 23:16 赵敏茜、罗婷/文 李旭智、游粤/摄 点击:[]

探寻垦荒旧址 学习垦荒精神

坚韧不拔、艰苦创业、崇尚科学、开拓奋进的共青精神是60多年来几代共青人披荆斩棘、接续奋斗的结晶。72日,旅游与地理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11名队员在党委副书记吴彭年和指导老师李海、沈衔锋的带领下,前往共青城金湖乡邹家岭共青垦荒文化体验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感悟共青垦荒精神的深切内涵,探寻敢于拼搏、辛勤劳作的共青面貌。

实践队首先来到共青精神体验园,通过走寻探访“解密”共青社一个个小故事。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队员们来到灰墙建筑以及印有“扎根农村志不移,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大门,带着我们穿回垦荒时代。接着,参观了由农仓改造成的可容纳200人的食堂,拥有3口农家大灶的农房,农产品丰富的供销社大楼以及充满历史底蕴的农机厂等,让大家深刻直观地感受到了垦荒运动带来的有效成果。青砖、标语、红旗、手扶拖拉机、老式旧家具、石阶、枕木、木制桁架等等都是垦荒青年们青春的见证,是共青精神发展的痕迹,是故事所在,是圣洁的奉献与拼搏精神的所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齐声高唱《我们是志愿垦荒队员》,重温当年垦荒队员激情拼搏的豪迈感情。“把荒岛变成乐园,让明珠光彩闪闪,愿祖国繁荣富强,让中华屹立世界……”歌声缭绕悠远,追溯回上海青年垦荒者那段峥嵘岁月。“手握知识的犁铧,深耕拼搏的沃土,探寻生命的奥秘……”伴随歌曲旋律,澎湃激昂的《垦荒》诗朗诵,宣扬着开拓进取的共青精神。

在参观完体验园后,为进一步加深对垦荒精神的理解,服务队成员前往垦荒展示馆。从展馆中了解到,自1955年始,上海共青团98名青年志愿者到达江西省德安县米粮铺拖沟岭、鄱阳湖畔,成立“共青社”,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征程,险恶的环境吓不退他们。后来,德安县下放了一些干部到金湖乡成立了垦殖场,共青社全体成员迁往金湖垦殖场。经过垦荒队员数十年的接续努力,这个地方从小小的共青社变成了规模庞大的共青垦殖场。在此基础上,又历经了多年的建设,共青垦殖场成为了如今的共青城。展示馆内,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垦荒故事,实践队员们回顾了上海青年垦荒者克服艰苦条件,用汗水铸就辉煌的垦荒历程。透过一张张黑白照片中的年轻脸庞,他们的眼神透露着坚定与执着,志愿者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亲眼目睹他们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将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绿洲,书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垦荒史诗。

“斩棘灭螺挥汗雨,前赴后继战洪魔,胼手胝足未言苦,两迁不辍拓坦途。”饮水思源处被挂起的98只水桶,纪念着98位上海青年垦荒者。实践服务队员们依次参观垦殖场旧址、垦荒文化实践基地、人民公社和青年公园,仔细研究当年垦荒队员开垦荒地时使用的农耕和副业生产工具。简单粗糙的工具,艰苦朴素的环境,向困难进军,把荒地变成良田,拼出了一个水秀山清的共青城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的浪潮下,国家奋楫前行,不失其机遇,我们抬眼便可见城市日新月异,而乡村发展也在悄然无声中推进。如今俯瞰这片村落,它已不再被贫穷和偏僻所挟制,一代人的俯首劳作、瞠路垦荒,造就了今之大美乡村。在这次走访探寻的过程中,实践队深切地体会到共青城的建设一路走来的艰辛不易。“垦荒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才是对先辈垦荒者最好的回报。”实践成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以垦荒人民的奋斗精神为榜样,苦练本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共青精神的内涵,接过垦荒精神传承的“接力棒”,成为新时代的“垦荒者”。

上一条:旅游与地理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五) 下一条:旅游与地理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三)

关闭

版权所有:九江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联系电话:8311117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邮政编码:332005
技术支持:九江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Copyright 2012